人工智能并不是对人类艺术的威胁

Jason Allen是最近一次数字艺术比赛的参赛者,他通过使用名为Midjourney的人工智能AI)工具获胜而引发了广泛争议。比赛规则没有明确规定说明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不符合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艾伦做了正确的事情。

科技与艺术有着共同的历史。许多人造艺术依赖于技术,因为数字艺术软件由于其便利性和可持续性而越来越受欢迎。

我们应该犹豫是否要反技术,因为技术和艺术往往有共生关系。然而,用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与人为艺术进行比较,是对艺术家和艺术意义的侮辱。当涉及到艺术时,艾伦的态度是对其价值的轻视,也是对那些为创造艺术而磨练其技能和才能的人的轻视。

人工智能产生的艺术作为一种技术是有趣和有价值的,但它的价值与人创造的艺术不同。比起美学,艺术背后的人性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然而,随着数字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炸式增长, “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模糊。艾伦在软件中输入的描述性词语以产生获奖作品可以说是艺术,因为有效的词语选择在其他语境中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技能。

与某些领域不同,在评估艺术时,客观性是不可能的。我们对一件作品的价值并不总是与创造它的努力成正比,这进一步使人工智能问题复杂化。

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有一席之地,但它应该与人类艺术分开。

尽管艾伦的行为值得怀疑,但它们迫使我们认清人工智能是如何威胁和颠覆艺术世界的。与其将其完全排除在未来的艺术竞赛之外,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来规范它的方法。

艾伦利用AI创造的东西是否是艺术,将取决于你问谁。无论哪种方式,我们对“艺术”的参数都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流行。

艾伦获奖引发的许多质疑来自于我们对人工智能比人类更能创造艺术的失望——至少比赛评委是这么认为的。

人类至上主义的最后堡垒是计算机无法制作艺术的想法。现在他们越来越近了,我们感到不舒服。

艺术和其他高度创造性的领域被认为可以免受人工智能的接管,这改变了一些行业,但情况可能不再如此。没有人喜欢无用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像Midjourney这样有效的艺术生成程序如此令人不安。

与STEM领域相比,艺术在社会中已经被严重低估了。如果人工智能能够产生廉价、快速和有效的艺术,那么人类艺术家可能很快就会被迫与人工智能竞争工作。

然而,人工智能并不能消除社会对艺术家的需求——人类的创造力和我们将情感转化为艺术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Midjourney和其他人工智能艺术生成系统的整个基础是预先存在的艺术品。没有人类艺术,人工智能就无法做到它所做的事情。

无论人工智能变得多么好,人类艺术将永远存在。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人工智能在艺术界的使用,并尊重创造性劳动。